2024·CNMIA康复大会 | 骨质疏松与康复分论坛
2024年11月8日-10日,杭州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康复医学行业盛会 ——“2024CNMIA康复大会暨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本次学术活动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联合主办,旨在推动康复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共设置了1个主论坛、1个病例大赛、6个学习班和40个分论坛,为参会者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骨质疏松与康复分论坛
11月8日下午,骨质疏松与康复分论坛在2024·CNMIA康复大会期间成功举办。此分论坛由德驭医疗集团康复医院组织承办,论坛围绕老年骨质疏松康复的先进理念和诊疗技术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吸引了一批国内骨科康复领域的重量级嘉宾莅临现场,共襄盛举,为推动骨质疏松与康复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骨质疏松规范化诊疗专业能力培训项目专家委员会
▲中国非公协会学术培训部项目主管李慧丽
分论坛上,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学术培训部项目主管李慧丽宣读了骨质疏松规范化诊疗专业能力培训项目“专家委员会”名单,现场为专家们颁发了聘书,希望各位专家切实发挥学科带头作用,推动骨质疏松领域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和学术交流,促进产学研融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分论坛致辞
▲德驭医疗集团康复医院总经理兼院长狄长华
德驭医疗集团康复医院总经理兼院长狄长华发表致辞,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同仁,并详细介绍了德驭医疗集团在骨质疏松与康复领域取得的成绩与创新。他强调,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急剧上升的慢性疾病,对老年人群体影响深远,必须采取行动,加强骨质疏松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提高全民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诊疗水平。
学术报告,聚焦前沿风向
《开胸术后疼痛微创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黄宏兴
黄宏兴所长以《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知与临床应用》为题进行了经验分享。他率先指出我过骨质疏松防治工作面临的“三低”困境,即高患病率与低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形成了鲜明对比,提出要提高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知,强调骨质疏松症治疗要遵循“肌为骨用,肌骨并重”的原则,不断探索研究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深化了大家对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知。
《骨质疏松规范化诊治与康复-烟台经验》
▲烟台山医院骨科党支部书记骨病与慢病科主任黄晨
黄晨主任分享了《骨质疏松规范化诊治与康复—烟台经验》。通过三个生动的成功康复病例分析,生动展现了烟台山医院如何将标准化流程融入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与康复实践中,注重骨转换速率、骨密度、症状改善、安全性等指标的全面提升成为了骨质疏松症管理的范本。黄晨主任的经验分享,不仅呈现了“烟台经验”的全貌,其可复制性与推广价值,更为全国乃至国际的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有益参考。
《慢性腰痛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物理治疗学系主任沈滢
沈滢主任在《慢性腰痛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治疗》分享中指出,近半数的腰痛患者疾病在影像学检查下未发现明确异常,仍持续遭受痛苦。她表示,慢性腰痛患者常伴随认知功能的受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除此之外,沈滢主任还介绍了几种前沿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尤其是针对慢性压痛的新型疗法,包括成对脉冲经颅磁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
《脑源性肢体瘫痪的功能重建》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少成
脑源性瘫痪,源自大脑损伤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性运动方面存在局限性。张少成主任在《脑源性肢体瘫痪的功能重建》中介绍了一个突破性的治疗策略——通过利用基本正常的周围神经重新连接瘫痪部位,建立新的神经传导路径,以实现肌肉群的同步收缩和运动功能的重建。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用药方案和康复》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科副主任陈海翎
陈海翎主任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用药方案和康复》中分享了积水潭医院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的经验,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及危害、骨折后的预警、骨折的用药方案及康复治疗四个方面进行一一讲解,着重强调了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中关键的药物机制和序贯使用策略。她指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往往存在骨代谢失衡,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药物干预。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例实战分析》
▲德驭医疗集团康复医院骨质疏松中心主任马炬钰
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例实战分析》中,马炬钰主任精选了两个代表性病例进行对比,细致剖析了患者从初诊到康复全过程的诊疗轨迹,指出我国骨质疏松的筛查、宣教、规范化治疗道路任重而道远。他还分享了德驭康复医院在骨质疏松管理上的特色做法,尤其是骨质疏松中心的工作发展模式。在授课中,马炬钰主任强调骨质疏松的健康管理,提出要不断加强全周期、全链条管理。
《肌少-骨质疏症中西医康复策略》
▲江苏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徐道明
徐道明主任围绕《肌少-骨质疏症中西医康复策略》分享了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从中医角度让大家认识“肌少-骨质疏症”,指出目前药物治疗肌少-骨质疏症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及局限性,而电针、雷火灸与针灸等传统疗法相较于单纯药物治疗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骨质状况。徐主任表示,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融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对肌少症患者恢复和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与运动》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王银河
王银河主任在《骨质疏松症与运动》中强调,骨丢失是骨质疏松症早期不易察觉的过程,但其后果严重,可能导致骨量低下,增加骨折风险。而适度运动队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常规的附中运动,如举重、哑铃训练、俯卧撑等,不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还能促进骨骼强度的提升,防治骨质流失。
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将持续扩大,亟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构建全面、高效、可持续的康复体系。本次分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更是骨质疏松与康复领域的一次里程碑,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骨质疏松与康复分论坛直播回看